“非哺乳期乳头流出液体,或乳头莫名内陷,是不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?” 不少女性出现乳头溢液、凹陷后,常将其归咎于生理老化或乳腺增生,轻易忽视。程航主任(上海徐浦中医医院特聘专家,30 余年乳腺诊疗经验)指出,乳头溢液与凹陷并非普通乳腺问题配资广告,当这两种症状出现时,可能是乳腺癌细胞压迫或侵犯乳腺导管所致,尤其伴随特定特征时,需立即就医排查,避免延误早期诊疗。
先明确:乳头溢液、凹陷,为何与乳腺癌相关?
程航医生解释,乳腺导管是连接乳腺腺体与乳头的通道,负责输送乳汁或分泌物。当乳腺癌细胞在乳腺导管内增殖或侵犯导管周围组织时,会对导管产生压迫或牵拉:
乳头溢液:癌细胞刺激导管分泌异常液体,或破坏导管壁导致血液、浆液等渗出,形成非哺乳期溢液; 乳头凹陷:癌细胞侵犯乳腺导管周围的纤维组织,导致纤维收缩牵拉乳头,使原本突出的乳头逐渐内陷,严重时可完全凹陷至乳晕内。她强调,非哺乳期女性若出现乳头溢液,或无先天乳头凹陷者突然出现凹陷,都需警惕乳腺导管异常,可能与恶性病变相关。
展开剩余66%警惕:这两类乳头溢液,乳腺癌风险更高
程航医生指出,并非所有乳头溢液都提示乳腺癌,但出现以下特征时,需重点关注:
1. 单侧、单孔溢液
普通良性乳腺问题(如乳腺增生)引发的溢液,多为双侧乳房、多个乳孔同时流出,且液体多为淡黄色或乳白色;而乳腺癌相关的溢液,常表现为单侧乳房、单个乳孔溢液,液体颜色多为血性(鲜红色、咖啡色)、浆液性(透明或淡黄色稀薄液体),无明显疼痛或瘙痒感。
2. 溢液伴随其他异常
若乳头溢液同时出现乳房硬块、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、乳晕皮肤红肿等症状,乳腺癌风险会显著升高。这类症状叠加,往往提示癌细胞已对乳腺组织和导管造成明显侵犯,需尽快做进一步检查。
注意:突然出现的乳头凹陷,需排查恶性可能
程航医生提醒,乳头凹陷需区分 “先天性” 与 “后天性”:
先天性凹陷:从小就存在,无明显变化,多为乳腺导管发育异常所致,良性概率高; 后天性凹陷:原本正常的乳头突然出现内陷,且逐渐加重,或伴随乳头周围皮肤增厚、脱屑,可能是乳腺癌牵拉导管所致,需及时就医。此外,后天性乳头凹陷若伴随按压乳头时疼痛、凹陷处反复出现分泌物堆积,也需警惕导管内病变,避免因 “无明显疼痛” 忽视风险。
出现症状,程航医生建议这样应对
1. 避免自行处理
不要用力挤压乳头试图排出溢液,也不要用手强行拉扯凹陷乳头,避免刺激癌细胞扩散或加重导管损伤;溢液后可用干净棉签轻轻擦拭,保持乳头清洁,切勿涂抹刺激性药膏。
2. 及时做针对性检查
尽快到乳腺科就诊,优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,初步判断乳腺导管及周围组织是否存在肿块或异常;40 岁以上女性或超声提示异常者,需加做乳腺钼靶或乳腺导管镜检查,清晰观察导管内情况;若发现异常,需通过穿刺活检明确病变性质,这是诊断乳腺癌的 “金标准”。
3. 定期随访监测
即使检查后排除乳腺癌,也需每 3-6 个月复查一次,观察乳头溢液、凹陷是否持续或加重;有乳腺癌家族史、既往乳腺良性病变史的女性,需按医嘱定期做乳腺筛查,降低漏诊风险。
程航医生的关键提醒
乳头溢液与凹陷虽可能由良性问题引发配资广告,但却是乳腺癌的重要预警信号,切勿因 “症状轻微” 或 “无疼痛” 拖延。早期发现乳腺癌并规范治疗,5 年生存率可达 95% 以上,且能最大程度保留乳腺功能。“重视乳头异常信号,及时排查,才是守护乳腺健康的关键。”
发布于:上海市汇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